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让城市回归自然 “景博会”厦门绽放
发布时间:2014-12-15 09:34点击: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理念加速革新、产业加快升级、城市加紧转型;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让城市回归自然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共同心声。
聚合形成力量,改变决定出路。12月5日 7日,2014中国国际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景博会”)暨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围绕“让城市回归自然”的主题,来自全球的1500多名园林景观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高校学子,共同把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厦门市副市长黄强等出席大会并发言。
青山绿水鸟常鸣
中国人居素来讲究风水格局,摈弃其中的非科学因素,风水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要求,“人不居草木不生处”就反映了景观园林的地位。
步入现代城市文明时期,园林景观则成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以及人与自然沟通的世界性语言。因此,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水平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强调景观园林的生态功能更多的是为了改善环境而寻找出路。宋春华在大会上直指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他表示,在现实中,一些城市空间无序开发,过度占用资源消耗土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硬件建设、忽视生态改善,造成了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大气水土污染加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宜居性正在下降。
宋春华的发言使众多来自北方城市的参会代表感同身受。一份调查显示,2013年购买口罩的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81%,室内净化器的销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31%,抗霾用品下单450万次,资金达到8.7亿元,说明老百姓在为雾霾买单。这种情形不得不使政府为了给本次APEC会议创造良好环境而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召回”蓝天白云,这种蓝天被称之为“APEC蓝”。
“我们虽然没有避开先污染后治理这样一条弯路,但是只要我们痛定思痛,转变观念,突出生态文明,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APEC蓝’可以留住,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宋春华为此发出呼吁。
青山碧水、红花白鹭。但凡来过厦门的人,不无被这座“海上花园”所深深吸引,成为一段难忘的美丽记忆。
“在30多年的特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把青山常绿、清水常流、百鸟常鸣作为政府推进改革、依法施政的重点方向,刚刚颁布的《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草案)》,进一步彰显了我们追求社会、经济、自然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的信心与决心。”黄强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规模开发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次大会以“让城市回归自然”为主题,凸显了园林景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不忘故乡点点愁
除了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发现自己难以在居住的城市中找到属于曾经的记忆。这种茫然感使城市文脉出现断层。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孔和城市记忆,这种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衍生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并成为城市文化和性格的主要塑造力量,而承载这份乡愁的依托则是城市的建筑和景观。
当城市化迅速推进并向乡村蔓延时,如何避免同质化的“千城一面”现象变成了众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者苦苦求索的追问。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理事、ASLA竞赛2013年评委会主席ThomasOslund以他亲自创作的设计案例展现了设计中人性的张力和对生命的敬畏。
2007年4月1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座桥梁倒塌了,导致13人不幸罹难,上百人受伤。之后,当地市长请ThomasOslund为2007年倒塌事件中遇难的人们建造纪念碑,以警醒后人。纪念碑的设计对设计师而言无疑是非常大的挑战。当时ThomasOslund寻访了罹难者的家庭达两年之久,以了解他们失去挚爱的真实感受以及现在的生活状况,这令设计师很受震撼,“当我看到罹难者家属的时候,我实在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悲痛。”因此设计师认为这项纪念碑工程一定要能够打动人心。
这项纪念景观作品是沿着河流一直向下的,由于在这个事故中共有13人丧生而且这座倒塌的桥梁采用的是I型钢梁结构,所以,设计师就用13根I型的钢梁作为主体标志,每一根钢梁象征着一个罹难者,并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I型钢梁上,同时家属还在纪念碑上写下了自己的一段话,以寄托对逝者的怀念。
一位参会的青年设计师在会后告诉记者,过去他认为自己能做的也就是配合甲方的要求,提交一份设计方案,但是当他聆听了大师的心路历程和设计思想后进一步意识到了设计的力量和社会责任,这也激发了他新的创作热情。
■本报记者 田子超 厦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