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乡村振兴下园林行业发展的机遇与隐忧
发布时间:2019-05-16 09:34点击:
-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时参加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作为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一时间,乡村振兴成为热门词汇。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起点,乡村振兴正一步步照进现实。那么,乡村振兴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国家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给园林行业带来什么机遇,乡村振兴实施中又有哪些问题和隐忧?
读懂乡村
才能读懂中国
读过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者都能知道,只有读懂乡村才能读懂中国。这些年,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这些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的面貌已不逊于发达国家,农村却依然整体上较为落后。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习近平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新时代的中国,乡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前些年,曾推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这一次的乡村振兴有很多不同,在总体要求上,内涵与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更加突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重点任务上,将制度创新贯穿其中,更加突出农村农业制度改革,以破解农业农村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规划先行
谋定而后动
乡村振兴既要有紧迫感,但又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规划先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新路径和新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二是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延续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三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四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促进。
《规划》提出强化规划引领,要求抓紧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在国家战略规划出台后,北京市等地也陆续推出了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坚持规划先行,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等。
乡村振兴规划,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如在城市周边的乡村,主抓国土空间优化;在集镇改造地,要主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在远郊农村,则应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比如北京市还提出要求,村庄规划要体现京韵农味,突出差异化,避免城市化。
乡村振兴的规划还需要“接地气”。脚下有泥,心中才有底。乡村规划师不能坐在高楼里做着宏伟的规划,而要用双脚走进田间地头,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将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有序的轨道。
绿水青山
园林行业新机遇
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指出乡村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很显然,生态振兴贯穿于其他四个振兴实现的全过程,并为其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正如他所说,“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
让乡村回归绿色,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点在人居环境的系统整治,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丽新家园。对此,国家要求下大力气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坚持规划先行,引导提升村容村貌,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改善垃圾处理体系,建立污水治理系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很显然,乡村建设提速,为基建、园林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
另一方面,国家要求,把山水林田湖草当作生命共同体,统筹兼顾,在保护前提下合理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为美丽乡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知名园林专家张树林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与风景园林有着密切关系,未来在此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新时期国家重视乡村振兴战略,风景园林行业应当发挥应有作用,花卉苗木企业也有巨大发展机会。
乡村振兴对风景园林师也提出了新要求。他们要能协调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尊重乡村的形,留住乡村的魂,做好乡村自然景观的守护者。对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在规划设计时则要区别对待。比如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而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可搬迁撤并,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
融合发展
乡村不只需要景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落点也在产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要一手调结构,尊重自然规律,从各地资源禀赋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闲则闲;一手促融合,用好生态绿色牌,做足山水文章,壮大乡村旅游和休闲经济,走出一条融合发展新路。
在4月份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作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中央对乡村产业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创新创业等。这其中,尤其是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园林景观界大有可为。《人民日报》提出,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不过专家们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只有旅游项目规划和乡村景观设计。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乡村振兴与特色城镇学术研讨会”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朱玲教授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能有自己的造血机会,能让他们富起来,需要更多与资源相结合的产业模式植入,实现设计与产业的协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景观所所长郭琼莹介绍,近几年台湾的城乡环境治理既进行城镇风貌改造,又重视乡村经济发展,将美学与艺术带进来,帮乡村做特产的包装与行销,做到“一乡一特色”。
误区与隐忧
谨防“样板式繁荣”
知名农业农村专家李昌平提出,当前乡村振兴在一些地方存在方法误区,比如往往只讲政治正确,不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刀切后的厕所革命,有些地方就出现了新厕所大量闲置或使用后带来新的生态问题,旧厕所上演“逆袭”的现象。很多地方的主要领导,花上亿元整一个美丽示范村,结果仅仅只是整了个形象工程,农民还是常年在外打工,留守老人守着个新房子,连畜牲也不敢养了,想吃用大粪种的菜都吃不上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少来在《人民论坛》撰文指出,在一些地方,形式化的乡村振兴悄然而起,产生了一些“样板化”现象,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人为城镇化运动中的“农村社区”样板化;二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美丽乡村”样板化。人为地“样板化”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看上去一幅“繁荣景象”,却严重违背客观发展规律。
北京建筑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谢天成提出,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深入实施过程中,需要避免五个误区。除了要遵循发展规律避免运动式振兴,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外,还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避免将其看成传统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全面振兴,避免片面追求“产业兴旺”,要与新型城镇化形成“双轮驱动”,避免顾此失彼等。这些都值得规划、设计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人士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引起重视。
根基扎在泥土,枝叶沐浴阳光。当下实干,未来可期。随着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相信一个个美丽宜居的乡村将成为中国大地上的最美风景线,风景园林相关从业者也会更有信心,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