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专家观点摘要
发布时间:2019-12-16 11:09点击:
-
11月22日-24日,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
空间重构是本届大会的主题。
保护与开发不协调、自然资源粗放利用、环境品质持续下降等,表明国土开发利用空间布局存在不足。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空间治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空间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路,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显然,空间重构、优化布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记者认为,空间重构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基本理念,走生态重建之路,为新时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开创全新境界。
本届大会中外专家演讲主题丰富、案例鲜活、观点明确,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对空间重构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认识。
在记者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空间重构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生态重建。毕竟,空间重构之目的正在于切实保护自然生态、重新焕发其无限活力。
通过对4位专家精彩发言的述评,可以感受到规划设计的最新思潮。
雷光春:空间生态学是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关于种群指数的信息显示,自1970年以来,地球生命力指数每况愈下,平均下降了60%。其中,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种群指数比1970年下降了89%,而且还在继续恶化。
地球生物多样性比以前愈加单一、贫乏,人类危害自然生态的影响比以往更深重。
空间重构,为自然保护带来契机?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学院院长雷光春的演讲以大幅生态美照开始。他以大美不言为主题,展示了张家界峰林、若尔盖湿地、盘锦红海滩、针阔混交林五彩秋景等不同类型的壮丽自然景观。
多样的生物、绚丽的美景,能否持续保留?展示引起在场观众的深思。
“在大规模生境破坏的背景下,仅靠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无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雷光春说。
生态空间无序利用、过度开发,为自然物种带来致命威胁。
以迁徙候鸟为例,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栖息地改变、围垦、非法捕猎、外来种入侵等。最大威胁则是迁徙路线周边的重大工程。
“在长江中游,湿地周边的水稻田是冬候鸟的理想栖息地。现在,很多地方改水稻种植为蔬菜种植,导致冬候鸟无法栖息觅食。”雷光春说。
记者曾在采访中了解到,超级大坝极大地改变了自然水文状况,生境季节性因素开始紊乱,与冬候鸟迁徙节奏渐渐不再合拍。
我们应该将半个地球留给大自然吗?有生态学家曾如此发问。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远。全球超过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并每年以1.6%的速度增加。城市仅占全球3%的地表面积,却占用75%的自然资源、产生70%的废弃物、排放75%的二氧化碳。
城市的生态足迹为其面积的几十倍。
显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空间,人类需要大智慧。
空间重构,可以从宏观尺度的保护体系、微观尺度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分别展开。
城市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重灾区,而湿地快速消失又是重要表现。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过程起着关键作用。”雷光春将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作为演讲的三大内容板块之一,说明城市生物多样性退化现状非常严峻。
在他看来,国际湿地城市至少有一块国际重要湿地,积极采取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文过程保护等在内的有效措施,有效开展湿地修复等。
“对江河湖泊等水体驳岸进行硬化处理,不是保护,而是破坏生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却成了最普遍而流行的做法。湿地生态功能修复指标,不在工程量、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而是吸引鸟类、鱼类、昆虫进城。”雷光春说。
通俗地说,没有鸟类、鱼类的湿地,一点都不生态,也不美。
他认为,空间重构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大战略,将为改善人类环境,促进人类、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和全球生物多样性创造良机。